• 人工膝關節的演進

    Evolution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

    找回自由步伐,重啟美好人生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第一代與第二代(1960-1980) 已淘汰

    早期原型階段

    設計較簡單,模仿性低。

    通常為「單一軸心」鉸鏈型(hinged prosthesis)。

    運動方式接近直線鉸鏈,無法模擬正常膝關節複雜運動。

    穩定性依賴於機械結構,而非韌帶。

    使用材質多為金屬對金屬或金屬對聚乙烯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第三代人工膝關節(1980-2010)( 健保支付項目)

    符合解剖設計的現代化膝關節

    • 更貼近解剖結構與功能設計
    • 有更多選擇,如:
      • CR type: 保留後十字韌帶,更趨近自然膝蓋,然而穩定性較差。
      • Posterior Stabilized (PS):移除後十字韌帶,利用人工設計提供穩定性。較穩定,耐用性強。
      • Mobile-bearing:可移動的承重平台,理論上可以減少應力集中,然而需要較多骨頭切除。

    臨床效果:

    • 大幅延長使用壽命(15–20年)。
    • 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生活需求。
    • 對於要求較高之病人,還是有機械感,不夠自然
    Section image

    第四世代(2010s–現在):個人化與智能導向

    符合目前科技與病人要求的主流的設計

    1. 量身訂做,貼合你的膝蓋

    醫師可以用軟體事前規劃幫你,然後設計出「適合你膝蓋形狀」的人工關節,不再是「一種尺寸大家用」。而是個人化尺寸。

    2. 新材料,使用更久

    第四代人工關節使用抗磨損材料,大幅減少磨耗與鬆脫的機會。根據研究,許多病人的人工膝蓋可以使用20年以上

    3. 術後走路更自然

    新的設計更符合膝蓋的原始結構與運動方式,讓你走路、上下樓梯時比較不會感覺「卡卡的」或「不穩」。

    4. 防過敏塗層

    5.更貼近人體工學,第三代脛骨部分沒有內外區分,然而第四代強調個人化區分,能夠更貼近人體自然運動。

  • 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簡介

    Mininal invasive knee arthroplasty

    找回自由步伐,重啟美好人生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

    (Total knee arthroplasty)

   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(Total Knee Arthroplasty, TKA)是目前治療末期膝關節退化最常見且效果最佳的方法之一。當病人因退化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外傷後關節炎導致膝蓋嚴重疼痛、變形,影響日常行走與生活時,便建議接受此手術。手術過程會移除受損的股骨遠端、脛骨近端及髕骨關節面,並由金屬與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關節元件取代,以恢復平順的關節運動。

    手術 能顯著減輕疼痛、矯正畸形、改善活動度,讓病人重拾行動力與生活品質。隨手術技術進步,其存活率已達15至20年以上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全人工膝關節的組成

    全人工膝關節(Total Knee Arthroplasty, TKA)的組成主要包含三大部分:

    • 股骨部分(Femoral Component)

    材質:多為 鈷鉻合金 鈦合金(較不引起金屬過敏)。

    功能:覆蓋在股骨遠端,模擬自然股骨髁的形狀,與脛骨墊片接觸,形成主要活動面。

    • 脛骨部分(Tibial Component)
    1. 脛骨托盤(Tibial baseplate):金屬材質(鈷鉻合金 鈦合金),固定於脛骨近端。
    2. 聚乙烯墊片(Polyethylene insert):超高分子量聚乙烯(UHMWPE),提供股骨與脛骨之間的滑動及承重。
    • 髕骨部分(Patellar Component)

    多為 聚乙烯圓盤,固定於髕骨後方關節面。

    功能:與股骨前方溝槽接觸,減少髕股關節摩擦與疼痛。

    • 總結:人工膝關節主要由 股骨元件、脛骨元件(托盤+墊片)、髕骨元件 所構成,金屬與高分子材料搭配設計,藉以取代受損關節面並恢復平順運動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術後成果

    1. 疼痛改善

    大部分病人在術後 疼痛可明顯減輕或消失,特別是因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慢性疼痛。

    可望減少止痛藥物依賴。

    2. 功能恢復

    術後復健完成後,病人可 恢復日常生活活動,如步行、上下樓梯、短時間站立。

    3. 畸形矯正

    膝內翻(O型腿)、膝外翻(X型腿) 可獲得明顯改善,關節力線恢復,減輕步態異常。

    4. 生活品質提升

    多數病人可重拾社交活動與適度運動(如散步、游泳、騎腳踏車)。